慈善文化

慈善的本质是付出

2012-08-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563
慈善的本质是付出
      慈善是什么?什么叫慈善?这实际上是慈善的本质问题。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确认慈善的本质。科学正确地认识慈善的本质,是我们制定实施慈善政策,正确看待和评价慈善行为的理论基础。
      关于慈善的概念、定义及其历史与现代的内容,还有待于专家和学者区研究与确定。慈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应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要以不同形式支付自己的货币、物品或者是支付自己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支付自己有价值的活劳动,支付自己的脑、神经核肌肉;三是这种支付时为他人的没有回报的支付。因此我们认为,慈善的本质是付出。一个人再有爱心而不做任何付出,不能称为慈善;一个人的付出只要是为他人的付出,不管他的主观目的和支付方式如何都应是慈善,都应受到尊重、支持和鼓励。
      当前,随着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不断创新,新的慈善方式也不断涌现。陈光标同志是慈善创新的典型代表,他总是不断地翻新花样区支付自己的财富;曹德旺同志用股权转为慈善基金,也是一种创新。最近有一个女作家在网上义卖自己的家常菜,让人到她家吃饭,为白血病患者募捐,一天拍出了十多万。还有人组织自愿者上街为路人理发,众多自愿者到内蒙古沙漠植树等等,不管何种方式,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他人的付出,都是慈善行为、是善举。
既然慈善的本质是付出,付出的任何东西都是慈善行为,我们就不应再对一些慈善者说三道四、评头品足,什么这个慈善,那个慈善;什么炒作了,作秀了,变相广告了等等。实践证明,人民做慈善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近日,民政部救灾司李全茂同志在忆谈汶川大地震救灾一文中就列举了十种慈善捐赠行为。总之,不管是什么人,即便他主观上确实是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去做慈善,都是无妨的。对于慈善行为我们可以不去观察和追究行善者的主观目的和慈善的付出方式,我们只关心他的支付数量和代价。我们鼓励无任何人目的的慈善,也欢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慈善。现在,我们不怕那些翻新花样,总让人们感到异样的种种慈善行为;我们怕的是只说不做,或者专挑那些行善者的毛病,而自己却一毛不拔者,或者更为恶劣的是,有的媒体人,为了个人获取名利,不顾社会效益的大局胡说八道,任意放大慈善活动中的问题。这些行为实在不能让人容忍。我们研究和阐述慈善的本质的理论意义也在这里。
      慈善的本质是付出,而且不仅仅是商品和货币的付出,更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捐赠。那么,我们制定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时,鼓励和支持表彰慈善事迹时,就不能只是局限于狭隘的捐赠慈善,而应面对整个慈善,一定要树立大慈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成为慈善的社会,使我们的单位成为慈善的单位,使我们的家庭成为慈善的家庭。真正实现全民慈善,人人慈善,慈善的旗帜到处插遍,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上不难看出,我们在这里阐述慈善的本质问题,不是毫无意义的空谈理论,更不是概念游戏,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探讨。我们希望大家能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慈善的本质是付出的理论意义,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慈善实践活动。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电话:0595-27013259
传真:0595-27013258